热点频道
  
首页 > 热点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01    点击量:4.9万

儿童电影的创作最简单也最难。说简单,体现在许多初出茅庐的导演都会选择儿童电影作为他们的第一部作品,说难,就难在儿童电影的创作源泉是成年人难以体察、把握,甚至企及的,在返回儿童思维的创作路上,更多的人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萨里玛珂》《天堂回信》《红衣少女》《霹雳贝贝》《足球小子飞毛腿》《第一次的离别》《父子变形记》等一系列儿童电影作品曾经打动过许多儿童观众,陪伴他们成长并认识世界。一件事情对于大人来说很大,对于儿童来说却很小,反过来,儿童的大事很可能被忽略为小事,如何提炼儿童电影创作者的基本素质?引进、模仿、创新,儿童电影的“形”在变,“魂”在何处?一路曲折发展,儿童电影仍有理论上的争议和空白,还有创作能力上的瓶颈,几代的创作者们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共识和分歧在哪里,未来如何探索?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11月30日上午,100多位儿童电影、文学的创作者,教育实践者,理论专家汇聚一堂,继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动漫电影论坛”“音乐文化论坛”“儿童电影产业论坛”“儿童电影教育论坛”等四大主题论坛成功举办后,最后一个环节——探讨回归核心能力建设的“儿童电影创作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儿童电影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为核心话题,由电影剧作家程晓玲作为主持人,邀请江西电影制片厂电影导演钟海、梭梭树影业(上海)有限公司电影导演王丽娜、儿童文学作家和编剧张之路、儿童电影导演张笑赫、儿童电影导演方军亮等五位演讲嘉宾结合各自创作经历先后进行分享;同时,论坛特邀著名导演王君正女士,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陆小雅女士,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先生,作为发言嘉宾先后进行话题延伸和分享;作为历届儿童电影展学术交流活动积累和儿童电影理论研究成果总结,论坛设立新书发布环节,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秘书长李镇先生发布《闪光的事业——儿童电影研究文集》;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回顾,参会全体嘉宾共同缅怀了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名誉主席于蓝女士为中国儿童电影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侯克明先生作为发言嘉宾为系列论坛作闭幕总结致辞。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在演讲阶段,江西电影制片厂电影导演钟海立足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从解决问题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总体上看,真人儿童电影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缺乏创新、题材单一、技术落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还有缺乏生产数量,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应当避免脱离儿童思维特点,没有深入采风,脱离儿童需求的作品。要用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叙事,对于儿童,不能俯视,更不能主观强加。要怀着最纯真的心,用最美丽的电影语言,讲述最纯真的故事。机制保障方面,以广州的各种电影展映为例,能否以校园院线建设入手,提倡开展儿童电影能长期固定进入校园,寒暑假国产电影保护月等活动?另外,我们为7-12岁的准备的电影还不够多,不够贴近儿童心理,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直接进入了14岁以后的成年人文化、娱乐文化是不适合的,这就意味着有一段空窗期要等着我们去填补。最后,对创作人来说,只有克服名利的诱惑,才能培养思维模式,促进不断创新。同时,要吸引高水平有才华的创作人员加入队伍,尤其是更多的年轻电影人加入,我们可以用更丰富的镜头语言,更丰富的叙事手段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梭梭树影业(上海)有限公司电影导演王丽娜谈及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她分享了乌鸦的游戏精神对儿童电影的创作启示。以“仁慈”作为当前创作的核心追求,王丽娜分享了在她的第二部《村庄音乐》创作过程中中,一只在柏油路上砸核桃吃的乌鸦的见闻,和她转述这个故事给孩子,并聆听他们的回答的神奇感受。她说,这是一种智慧的游戏,柏油路上的乌鸦在思考,沙漠里的乌鸦也在思考如何砸开核桃,而儿童转述的“没有手的乌鸦如何砸核桃的故事”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角度。我们要像乌鸦一样不断思考,并认同孩子的哲学高度。

围绕着乌鸦的思考让王丽娜退回到儿童时代,她的童年还有一个关于乌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的故事,同样带给自己启发。王丽娜分享了自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村庄的童年回忆,还有家门口的桑葚树和18岁看《樱桃的滋味》的共鸣与启示。它们都可以总结为仁慈的东西种下了创作的种子,她希望今后儿童的创作也有更多的仁慈的东西。

谈到《第一次的离别》和正在创作的《村庄 音乐》,王丽娜认为,自己并未意识到有什么目标,创作只是遵循自己的童年回忆。而用纪录片的元素回到真实,能给出那种创作不了的奥妙,在真实中我们感觉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个体生命的本质和丰富才是最好的创作源泉。最后,她希望打破儿童电影中对儿童的常规思考,儿童作为人类童年的象征,带给成人的是回归自我、寻找自我之路。

儿童文学作家和编剧张之路从人生追求和提高文化原创能力、如何书写自己童年,如何表现苦难、科幻和童话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他指出,儿童电影中儿童文学的缺失比较严重,与此同时,好的电影作品长期存在着,默默无闻,虽然遭遇票房惨淡,但他们是少年成长的阶梯,他们是照亮儿童成长的一束阳光。我们要为时代留下儿童电影的足迹,拍出地标性的作品,好的文学剧作是必须的。人性中闪光的细节,在影片中非常重要和关键,忘我,爱情,正义战胜邪恶,悲悯、善良等等都是感动人、激发共鸣的情感体验。在创新和模仿的取舍中,不能借了势丢了魂。另外,信息空载的现象值得注意,它表现为流畅,但是不知所云,造成的知识信息缺失现象值得关注和思考。

儿童电影导演张笑赫从自己的经历入手,分享了《父子变形记》的创作心得。他谈到自己表演专业毕业后去做喜剧,发挥了性格中接近喜剧、幽默的特质和特长。他在2008年创作《小英雄雨来》,发现一般认为让儿童哭或者笑很容易,但是实际中不是的,抓住幽默的内容和笑点的结合需要深入儿童心理,拍儿童喜剧的想法由此而生。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在 2015年张笑赫开始写剧本,有了很多节奏、剧情上的考虑,18年遇到了电影频道合作的契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父子变形记》要讲的是小孩变大,进入成人世界,那就不是儿童电影,儿童元素和共鸣在哪里?由本性出发,决定三年多的大部分都推倒重来。《父子变形记》互换的情节在国内外有很多电影桥段,但这部电影做到了本土化,从生活中周围的人们生活里孩子和父母的互动中汲取了灵感。整个创作团队围绕父子换身后妈妈是否存在等问题,推理了两个月。在拍摄时,还有很多困难和阻碍。在青岛遇到的麻烦却启发了他把青岛方言的介入作为一种奇幻的元素,这给影片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总的来说,遗憾和教训并存,在写东西的时候要懂得取舍。因为经常旅行,沿途听到的不少好的故事都是创作的素材,这一切都要最后回到儿童的本位和自己的性格中去转化。

儿童电影导演方军亮分享了自己创作儿童电影的感受,他首先总结自己的感受:给儿童拍戏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以后有机会还要回去拍摄儿童电影。接着他从童年经历开始,分享了创作几部儿童电影的感受。他认为,童年经历给了自己人生观的养成很大的影响。他重视幽默感,经常设计背负着逗乐使命的人物,好处是容易得到观众缘,坏处是专家、影评人提出风格不统一。在他的理解中,可以认为孩子的直觉里会觉得大人的世界有可笑的一面,所以设计笨贼、笨爸爸这样的人物就是有这样的呼应。谈到台词和表演方面,方军亮认为孩子们很厉害,背书功夫强,但容易紧张,越紧张越背书,他遇到了很多这样的而问题。那么怎么样让孩子放松表演,通俗来讲就是需要让他们放心爬到你的脑袋上去,需要导演在平时做好和孩子们关系的建设。谈到电影内容与孩子接受能力的对应,方军亮认为,电影对儿童的成长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有的主题适合孩子,有的适合某个年龄层的孩子,有的则只适合成人,从自己与家中孩子的互动上,能得出很多启示,要注重孩子和影片信息的互动,为他们提供适合的信息。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在话题延伸和分享环节,导演王君正女士,导演、编剧和演员陆小雅女士,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先生先后从自己的工作经历出发,表达了对中国儿童电影曲折历程的继承和尊重以及对儿童电影美好未来的信心。陆小雅导演分享了自己对早一代儿童电影工作者所做贡献的感激之情,她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儿童电影的工作者要把人生的积淀、人生的记忆放到创作中,充满激情去坚持。张丕民先生提议大家向于蓝老师的光辉一生致敬,并勉励大家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所有人为儿童电影事业努力奋斗。

在简短的观众问答互动中,张之路先生提到了《霹雳贝贝2》正在筹备拍摄中,他建议大家思考当前的创作方向:包括思考如何书写自己童年,如何表现苦难,如何用好科幻和童话等,尤其是在现代童话中下功夫,并提议要从儿童自身出发,让儿童电影范围进一步拓展。

在发布环节中,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室副主任李镇先生发布《闪光的事业——儿童电影研究文集》。他说,儿童电影发行难做,理论也难做,因为始终缺少可借鉴的东西。理论是创作的基础,做理论研究就是要愿坐冷板凳,始终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到这些,单凭理性还不够,还需要一颗心,一颗赤子童心。在成书之时,李镇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遗憾和缅怀之情。他说,作为儿童电影始终的支持者于蓝女士,她是母亲,是师长,她的精神鼓舞着我们,愿这本书的出版勉励所有研究者,保持纯真的心,勿忘于蓝!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侯克明先生作为发言嘉宾最后为系列论坛活动作闭幕总结致辞。他首先向成功举办五场论坛,付出努力的所有的嘉宾、观众、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特殊的一年,为了展现和传递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勇气和能力,广州决定启动展会工作,学会也几次开会研究,大家决定一定要做这件事。中国有战胜疫情的决心,我们也有能力办好这个展,同时也是支持广东省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系列工作。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组委会用十天征集了多部国外电影,选中其中17部放映,经历了拷贝寄送、翻译、宣传、放映流程,基本完成了放映计划。35部中外电影放映,是大家的无私奉献。作为学术成果的汇集,历届每个论坛的中外专家都发表了各自的成果心得,目前除了8本书,还有论文集,汇集了足迹历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起步看,大部分研究是在提问题,到今天,虽然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找到了解决的方向,拍出了相当好的作品。

侯克明先生谈到,2020年,最重要的损失是于蓝老师的去世。于蓝老师60岁担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80岁退休后仍然坚持工作,她的一生对中国儿童电影的关爱,以及在2017年于蓝老师以96岁高龄在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发表讲话,这种精神鼓舞着大家。侯克明先生特别表达了对于蓝精神的传承和自勉。于蓝老师活在我们心中,于蓝精神是大旗,把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发展好,要提于蓝精神,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他提议要继承于蓝老师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困难总是有,但不要怕困难。出精品,拍给孩子们的电影,把最好的儿童电影献给孩子。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儿童电影创作论坛”


儿童电影创作论坛在参会嘉宾意犹未尽的交流中结束,至此,2020年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系列学术论坛活动圆满画上句号。在展会30日正式闭幕后,论坛学术成果的编辑、推广和深入研究,展映影片的评论和宣传仍将继续进行,“童心看世界,光影伴童年”,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将秉持一切为了儿童的宗旨,吸引所有热爱儿童电影事业的工作者,在于蓝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前行!


精彩花絮